终于,把「A single man」看了两遍,我想我可能可以静下心来写一些什么了。
这是关于一个单身男人的最后一天。8个月前,他的同性恋人因为一场车祸离开人世,不堪寂寞与痛楚的老男人决定在这一天的最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将长期空置在抽屉中的手枪拿出来放在包里,开始迎接最后一天的所有诱惑,并保证不被它们困住,忠诚地走向已在另一个世界等待自己亲爱恋人。然而,死亡却来得出其不意。恋人的亲吻温暖依旧,让他在死亡到来时都能漾着微笑……
“完美”并不是我看完第一次就能够说出来的评价,实际上,我对电影的结尾相当不满。能够做出所谓“完美”的论断,却是在经历了一个晚上的纠结外加转天早上第二遍的回放。
我并不认为,失去爱人是一件多么令人无法继续生活到寻死觅活的事情,能够怀抱勇气地继续生活下去比起任何都要重要,无论这份爱对于自己有多么深沉,都不能作为你有理由憎恨生命的理由。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看法。对于有自杀念头的人,并非不能理解,却始终无法认同。
男主人公George这样的中年单身男人,整洁有序,彬彬有礼,并且学识渊博,是叔控的上佳选择。内心脆弱而孤独却长着一副“对任何事都有答案”的面孔,他很羡慕他的恋人Jim年纪轻轻却能“sure of himself”,或许是因为他长久地在异性恋中寻找不到答案,才会对Jim的这种“肯定”相当欣赏。如果他没有遇到Jim,他是不是还要继续徘徊在无法让自己“肯定”的情爱关系中?
George是如此如此地贪恋着与某人的“心灵相契”,他把这当做是人生的唯一意义。所以当遇到Jim的时候,他知道他找到了他的答案,并因此而弥足深陷,你情我愿的美满故事,如果就此戛然而止是要多么罗曼蒂克,但是生活总是叫人忍不住骂娘。
Jim在命运的阴差阳错中离开了他的生活,他的答案一下子不知道去了哪里。他失去了“心灵相契”的“唯一意义”,这样索然无味地度过了8个月,遍寻不到第二个能与他“心灵相契”的人,于是他选择了死亡,追寻Jim而去。
谁会想到他的苦楚,人们看到的是George,他看到的,是愁容。如同牛郎Carlos说的一样,他需要被爱。然而通常所说的被爱是没有意义的,用等一辆公车的时间换来的爱情,并不是George所期盼的“心灵相契”。
每一个人都在寻求这种爱,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不幸的是他又失去了。
没有人可以去丈量别人的痛苦有多痛,或是更甚把它拿来衬托自己的痛苦,大义凛然的觉得那些都算不得什么。然而,这人尽皆知的道理却总被人忽略。George认为他的痛苦是最痛的,他不说,他依然这么觉得,只在与Charlotte的争吵中才显露出来。或许吧,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中二的孩子,没有必要剥夺一个人中二的权利,即便他已经人到中年。
我不知道我从他的死中获得了什么,只是很奇怪的是,我明明在电影中途的时候很盼望他的死亡来临,却在电影快结束时希望他被谁挽留。我以为他这一天的经历已经足够使他留恋,也以为他最后真的留恋了,到头来却只是他死前的最后一次告别,和自己告别。
他和每一个人告别,他严肃的保姆、他爱争论的同事、他多事的秘书、他幸福的邻居、他邻居家讨厌的小鬼、他邻居家可爱的小姑娘、他偶遇的西班牙牛郎、他美貌的亲密朋友、他可爱单纯的学生……最后,是他自己。
在对每一个人临别赠言之后,最后一天的时光让他自己明白了任何事物都遵循着应有的轨迹,他让自己也清澈了,于是他便可以撒手人寰。或许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让我对他的死亡释怀,那最后的亲吻太过迷人,让人知足,难怪George在最后都能笑着离开。
我的不甘心,或许也仅仅是因为我曾经幻想他和他可爱迷人的学生发生些什么罗曼蒂克的事……因为我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心灵契合”,虽然我迫切追逐,却完全不相信这件事成真的概率。所以我觉得人死了就是死了,还存在着的才是最重要的。
太将自己的看法当回事,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真的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毛病。我也说过,看电影这种无法参与到其中的活动,始终都不是我的最爱……笑。
然而,有什么比能够这样离开更好的呢……没有一丝逃避,没有催促,没有不安,没有害怕,是啊,他原本惧怕的,都清醒了,所以即便死亡到来,也能坦然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想要说的,就是Nic扮演的Kenny,这个被我一直称为小朋友的角色。我一度认为,他或许会成为能够挽留George的人,也的确差一点就成功了,不过,现在想一想,如果真如我所期盼的这样,罗曼蒂克2部上演,这篇故事也就完完全全落入俗套,我想这一定是我言情故事看多了的后遗症。
Kenny无法代替Jim,因为他是George的未完成体。
导演Tom Ford,他的名字我早有耳闻,作为GUCCI服装设计师出身的他的导演处女作,我觉得值得肯定,期盼他的其他作品。最令人惊喜的是他用冷暖色调变换来反映男主人公的心境色彩,是我很喜欢的创意。再加之,Tom的出身问题,让整部戏都充斥着美的元素,像是流动着的时尚大片……虽然被人诟病实在是太过装B,不过如果能装出个样子,装又何妨,更何况他本身就是装B的始祖。
Tom Ford的那些八卦也就不用细表了,单就这部电影他的那份小心思也就不言自明。在幕后花絮中,他说他是个非常罗曼蒂克的人,看过影片的最后一幕,我表示强烈的赞同 =v=
========== 以下完全截图HC时间(点开放大)===========

被噩梦惊醒的George,非常喜欢嘴唇被涂上的钢笔水
诡异的萌点 =v=


情人间的亲吻,色调温暖
Jim说,“别人都把我们当做透明的”,这句话Kenny也说过。可是,Kenny始终没办法代替Jim……可怜的Kenny。

即使只有这一双眼睛,姐也会弥足深陷。
我只是单纯的HC Nic。我的蓝睛灵。


虽然电影和原著小说中不同,没有大幅描写两个人之间的回忆,但抓取的几个细节就足够甜蜜。Matthew Goode饰演的Jim,真是非常温柔迷人的完美恋人,只出现在记忆中就足够让人迷恋,他太神奇了。


西班牙牛郎
我对拉丁人都无感的……英国男人才是我的菜 =v=
喜欢他的那句,“Lovers are like the buses.”




整部电影里最温暖的回忆,两个人窝在一起听音乐看爱看的书。
当变形记遇到蒂凡尼的早餐
当我遇到你
Matthew叔那小狗般的眼神啊啊啊!!


整洁有序的英国男人,面对死亡也一丝不苟。


两人初遇。至此双人场景都已经囊括了。
还是要说,Matthew叔你那小狗般的眼神啊啊啊!!
下面我只上图我不说话





容我高呼一句!
Nicholas Hoult你的蓝眼睛真是太美了!!!!!!


开头与结尾呼应的亲吻。
最后,以Tom Ford和他的恋人Richard Buckley作结。感谢他的这部片子给予我的一切。


电影的原声非常不错,推荐一记,已上传115网盘。置顶日志中。
END.
我并不认为,失去爱人是一件多么令人无法继续生活到寻死觅活的事情,能够怀抱勇气地继续生活下去比起任何都要重要,无论这份爱对于自己有多么深沉,都不能作为你有理由憎恨生命的理由。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看法。对于有自杀念头的人,并非不能理解,却始终无法认同。
男主人公George这样的中年单身男人,整洁有序,彬彬有礼,并且学识渊博,是叔控的上佳选择。内心脆弱而孤独却长着一副“对任何事都有答案”的面孔,他很羡慕他的恋人Jim年纪轻轻却能“sure of himself”,或许是因为他长久地在异性恋中寻找不到答案,才会对Jim的这种“肯定”相当欣赏。如果他没有遇到Jim,他是不是还要继续徘徊在无法让自己“肯定”的情爱关系中?
George是如此如此地贪恋着与某人的“心灵相契”,他把这当做是人生的唯一意义。所以当遇到Jim的时候,他知道他找到了他的答案,并因此而弥足深陷,你情我愿的美满故事,如果就此戛然而止是要多么罗曼蒂克,但是生活总是叫人忍不住骂娘。
Jim在命运的阴差阳错中离开了他的生活,他的答案一下子不知道去了哪里。他失去了“心灵相契”的“唯一意义”,这样索然无味地度过了8个月,遍寻不到第二个能与他“心灵相契”的人,于是他选择了死亡,追寻Jim而去。
谁会想到他的苦楚,人们看到的是George,他看到的,是愁容。如同牛郎Carlos说的一样,他需要被爱。然而通常所说的被爱是没有意义的,用等一辆公车的时间换来的爱情,并不是George所期盼的“心灵相契”。
每一个人都在寻求这种爱,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不幸的是他又失去了。
没有人可以去丈量别人的痛苦有多痛,或是更甚把它拿来衬托自己的痛苦,大义凛然的觉得那些都算不得什么。然而,这人尽皆知的道理却总被人忽略。George认为他的痛苦是最痛的,他不说,他依然这么觉得,只在与Charlotte的争吵中才显露出来。或许吧,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中二的孩子,没有必要剥夺一个人中二的权利,即便他已经人到中年。
我不知道我从他的死中获得了什么,只是很奇怪的是,我明明在电影中途的时候很盼望他的死亡来临,却在电影快结束时希望他被谁挽留。我以为他这一天的经历已经足够使他留恋,也以为他最后真的留恋了,到头来却只是他死前的最后一次告别,和自己告别。
他和每一个人告别,他严肃的保姆、他爱争论的同事、他多事的秘书、他幸福的邻居、他邻居家讨厌的小鬼、他邻居家可爱的小姑娘、他偶遇的西班牙牛郎、他美貌的亲密朋友、他可爱单纯的学生……最后,是他自己。
在对每一个人临别赠言之后,最后一天的时光让他自己明白了任何事物都遵循着应有的轨迹,他让自己也清澈了,于是他便可以撒手人寰。或许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让我对他的死亡释怀,那最后的亲吻太过迷人,让人知足,难怪George在最后都能笑着离开。
我的不甘心,或许也仅仅是因为我曾经幻想他和他可爱迷人的学生发生些什么罗曼蒂克的事……因为我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心灵契合”,虽然我迫切追逐,却完全不相信这件事成真的概率。所以我觉得人死了就是死了,还存在着的才是最重要的。
太将自己的看法当回事,来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真的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毛病。我也说过,看电影这种无法参与到其中的活动,始终都不是我的最爱……笑。
然而,有什么比能够这样离开更好的呢……没有一丝逃避,没有催促,没有不安,没有害怕,是啊,他原本惧怕的,都清醒了,所以即便死亡到来,也能坦然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想要说的,就是Nic扮演的Kenny,这个被我一直称为小朋友的角色。我一度认为,他或许会成为能够挽留George的人,也的确差一点就成功了,不过,现在想一想,如果真如我所期盼的这样,罗曼蒂克2部上演,这篇故事也就完完全全落入俗套,我想这一定是我言情故事看多了的后遗症。
Kenny无法代替Jim,因为他是George的未完成体。
导演Tom Ford,他的名字我早有耳闻,作为GUCCI服装设计师出身的他的导演处女作,我觉得值得肯定,期盼他的其他作品。最令人惊喜的是他用冷暖色调变换来反映男主人公的心境色彩,是我很喜欢的创意。再加之,Tom的出身问题,让整部戏都充斥着美的元素,像是流动着的时尚大片……虽然被人诟病实在是太过装B,不过如果能装出个样子,装又何妨,更何况他本身就是装B的始祖。
Tom Ford的那些八卦也就不用细表了,单就这部电影他的那份小心思也就不言自明。在幕后花絮中,他说他是个非常罗曼蒂克的人,看过影片的最后一幕,我表示强烈的赞同 =v=
========== 以下完全截图HC时间(点开放大)===========

被噩梦惊醒的George,非常喜欢嘴唇被涂上的钢笔水
诡异的萌点 =v=


情人间的亲吻,色调温暖
Jim说,“别人都把我们当做透明的”,这句话Kenny也说过。可是,Kenny始终没办法代替Jim……可怜的Kenny。

即使只有这一双眼睛,姐也会弥足深陷。
我只是单纯的HC Nic。我的蓝睛灵。


虽然电影和原著小说中不同,没有大幅描写两个人之间的回忆,但抓取的几个细节就足够甜蜜。Matthew Goode饰演的Jim,真是非常温柔迷人的完美恋人,只出现在记忆中就足够让人迷恋,他太神奇了。


西班牙牛郎
我对拉丁人都无感的……英国男人才是我的菜 =v=
喜欢他的那句,“Lovers are like the buses.”




整部电影里最温暖的回忆,两个人窝在一起听音乐看爱看的书。
当变形记遇到蒂凡尼的早餐
当我遇到你
Matthew叔那小狗般的眼神啊啊啊!!


整洁有序的英国男人,面对死亡也一丝不苟。


两人初遇。至此双人场景都已经囊括了。
还是要说,Matthew叔你那小狗般的眼神啊啊啊!!
下面我只上图我不说话





容我高呼一句!
Nicholas Hoult你的蓝眼睛真是太美了!!!!!!


开头与结尾呼应的亲吻。
最后,以Tom Ford和他的恋人Richard Buckley作结。感谢他的这部片子给予我的一切。


电影的原声非常不错,推荐一记,已上传115网盘。置顶日志中。
END.
PR
この記事にコメントする
プロフィール
♥ 未央 - ミオ
· 魚白羊/A型血
· 叔控/少年控/制服控
· ツンデレ最高
♥ 厨与命
· 朱一龙
· 亀梨和也
· 櫻木花道。跡部景吾。一之瀨巧
· 銀土@銀魂
· Brett Anderson。David Bowie
· David Beckham。C.Ronaldo
· 叔控/少年控/制服控
· ツンデレ最高
♥ 厨与命
· 朱一龙
· 亀梨和也
· 櫻木花道。跡部景吾。一之瀨巧
· 銀土@銀魂
· Brett Anderson。David Bowie
· David Beckham。C.Ronaldo
アーカイブ
ブログ内検索
P R